文:青少年教育志愿者 董福斌
前言:
久闻资深心理教育专家邓协平先生创办的湖北向上希望青少年成长学校,是“躺平”孩子行为矫正的净土、心理疗愈的乐园、素质教育的标杆!百闻不如一见。为了全方位深度了解学校,我应邀于6月9日至13日专程入住校园,跟学校师生同吃同住同学,通过悉心观察、单独采访、深度交流、代课教学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调研了学校的教育及管理体系,收集了许多一手资料。为了让众多仍在苦苦煎熬和不断试错的家长们找到挽救“问题”孩子的康庄大道,决定将调研结果成文。
湖北向上希望中心坐落在湖北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曾铺街。这里群山怀抱,满眼翠绿,莺飞草长,古树成荫。已是盛夏,周边连绵巍峨的龙泉山、鸡公山、金鸡山、横山
相约送来阵阵清风、蒙蒙细雨,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大自然是天然的疗愈场!下了高速公路,无缝连接的是一条新修的山间公路,宽阔而平整,宛如一条玉带蜿蜒穿过山谷。驱车前往学校,完全没有舟车劳顿的匆匆感、疲惫感,反而仿佛是在享受一次期待已久的自驾游。脚下的油门丝滑的若即若离,满眼是层峦叠嶂的碧绿色,满耳是呼朋唤友的山雀声,满鼻是烂漫山花的清香味.....不知不觉就抵达了校门口。
进入校园,一个宽大而平整的运动操场跃然眼前。操场的跑道线条清晰,仿佛是在迎接一场万事俱备的运动会。两个羽毛球场、一个篮球场依次摆放在中间,紧凑而有序,操场的正中间高耸入云的国旗正在迎风招展,象几团跳跃的火焰。
操场的四周,错落有致的矗立着几栋朴素的大楼。抬眼望,楼顶的几排红色标语清晰夺目:“教育好一个孩子 幸福一个家庭”,“以父母情怀 专业素养 还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做行业最好的培训 务实 创新 研究性地开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这四句话显然是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针等角度宣示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这到底是王婆卖瓜式的广告噱头?还是知行合一的行动准则呢?我要一探究竟!
四天的时间内,我有意避开邓校长分别单独采访了高、单、宋、饶、文、张、陈七位老师,每次采访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他们非常欢迎我,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的话题很多,涉及学校、学生、教学、心理等方方面面,但老师们对学校、对邓校长、对教育转化工作都不约而同表达了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采访陈老师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专业毕业、从事心理与文化辅导四年,现负责心理文化辅导、学校文化宣传工作),她非常精准地概括了学校的教育特点:一、以运动疗愈为切入点;二、以心理疗愈为贯彻点;三、以艺术疗疗愈为着力点;四、以文化学习为升华点。考察结束后,总结回顾起来我非常认可陈老师的观点!不过,我还加上了三点:一、以引导健康生活为康复起点;二、以构建和谐关系为支撑点;三、以回归教育之道为根本点。分别阐述如下:
一、以引导健康生活为康复起点
人是身、心、灵的合一体,身体是心、灵的物理基础。身体不恢复健康,何谈心理健康?送来的孩子,由于长期离开学校和同学、独自宅家,大多沉迷手机、游戏、追剧,日夜颠倒,缺乏运动,难见阳光,基本不会按时吃饭,实在饿了就是购买外卖、烧烤等垃圾食品,渴了就喝各种高糖、高脂的碳酸饮料......长此以往,一个个没精打彩、弯肩驼背、弱不禁风。何为健康之道?《黄帝内经》首篇(素问篇)就开宗名义:“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学校首先是让孩子远离了电子产品,规律作息。老师们全程陪同,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引导孩子们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和快乐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健康饮食!《黄帝内经》认为;最好的饮食搭配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不知道邓校长是否读过《黄帝内经》,但我四天都跟师生们同时进餐,学校的伙食基本遵循了《黄帝内经》的“四为原则”!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每餐的蔬菜全是学校的师生们在学校菜园里的劳动成果,完全是无害的有机菜,吃起来不仅健康有益,而且味美如甘!此外,孩子们的饮水是高度净化的天然水,他们正在生长发育的身体不再受到各类高糖、高脂的工业饮料的毒害。
使孩子健康起来,培养孩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基本技能很重要,要尽可能的是孩子生活自理。毋庸讳言,因为学业压力、因为溺爱、因为独生子女,我国的青少年大多数是处于不“劳”而获的状态,“问题”孩子们更是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劳动的孩子自然无法理解物质的来之不易,节俭意识淡漠,生活生存能力低下。所以,向上希望中心既把培养生活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作为心理康复的重要手段,也把“劳”育作为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孩子们入校,基本生活要求自己动手,洗衣、晾晒、叠被子、扫地、打饭、洗碗、吃药、清洁卫生等等全部自己解决;中心还广泛开辟菜地,组织孩子们定期去菜园除草、施肥、采摘,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劳动者的艰辛,也体会丰收的快乐!
二、以运动疗愈为切入点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中西方健康养身之道的集体共识。科学的运动不仅是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心理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强行切断了孩子们的电子产品所带来的低级、庸俗、有害的快感后,孩子们是不可能一下子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高级快乐的,即使强行过渡,基本上难以持续。那么“以动为乐”的体育运动自然成为最佳的快感转移方式和通向高级快乐的桥梁。湖北向上希望中心的专家们深谙此道,以科学运动疗育作为孩子心理康复的切入点。
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安排里面,运动几乎占据了一半的时间。早、中、晚、课间都有运动安排,老师们引导、鼓励、激励孩子们积极运动、科学运动,全体老师陪同孩子们一起运动,专业的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运动。同时这种运动是多样性的、趣味性的、非竞技性、个性化的:运动既有散步、跑步、队列、拉伸等体能运动,也有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集体运动,避免单调乏味;运动不以取得成绩作为目标,而是以快乐、放松、释放为目的,我看到的全是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欢喜雀跃,听到的是孩子们欢声笑语;老师安排每个学生的运动量一定从孩子的身心状态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而不是千篇一律。孩子们在运动中成长、孩子们在运动中康复、师生在运动中成为朋友。他们在快乐地运动,他们在运动中快乐!
三、以心理疗愈为贯穿点
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治愈他们的心理疾病是本校的重点。作为40年的资深心理专家、全国司法系统心理矫治标兵、近3万例心理咨询(治疗)个案的行业翘首,邓协平先生独创性地探索出一套青少年心理治疗方案,并在这里进行有效实践!这套方案的基本特点是:运用各项专业心理技能,对孩子的心理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和全程干预。
毫无疑问,心理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中国人的健康,也在大量摧毁我们的孩子。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超过2800万人,占比达30.28%。另据《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接受调研的1232个孩子患有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家庭里,有过休学经历的孩子占53.85%,平均休学次数为1.71次,第一次休学的平均年龄为13.74岁——这是一组令人心痛却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数字!而且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背后却是一个个深入苦海、陷入绝望的家庭和生命!
这个问题的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在此不再探讨!我国无论是政界、学界、医界还是大多数国民对这一严峻的局面显然是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应对不足的。
就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干预和治疗而言,目前国内是有多种手段的:心理陪伴、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治疗等等。然而基本上每个手段和环节是相对孤立的和不够专业的,而要根本、快速(相对)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恰恰需要的系统的、全过程的、专业的心理干预。比如,心理咨询非常重要,但孩子们因为不信任一个陌生人的基本不会接受心理咨询;比如心理教育,在校的学生因为学业紧张根本没有时间系统学习,何况我国现有专业的心理老师特别是小城市、边远乡村严重不足(没有8-10年的专业学习、人生经历和临床经验很难成师).....
在湖北向上希望中心,邓协平先生合理利用学校这一封闭的空间、充分发挥老师们的爱心和专业能力,将各种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手段有机结合、综合使用、全程调用:由于老师们转变了角色——由居高临下的教导者变成与孩子们吃同住同乐的平等朋友,孩子们必然产生信任、放下戒备,不仅老师们的心理陪伴作用自然发挥出来,而且老师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每个孩子完成心理诊断;由于老师们跟孩子朝夕相处,孩子们在情绪障碍发作时,老师们能及时发现、孩子们能及时求助,心理疏导可以及时解决,心理咨询可以就地完成;由于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心理卫生课程,孩子们的心理教育是系统的、专业的,孩子们会通过持续的心理教育学会觉知情绪、识别情绪、接纳情绪和正向转移情绪;更为重要的,孩子们在接受学校推行的一套遵循教育之道的科学教育方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后面详述)后,经过半年左右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科学干预,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悄然完成......由此可见,湖北向上希望中心是把各种心理专业手段巧妙组合、融汇贯通、发挥极致!---这是任何心理咨询机构难以企及的,也是医院、门诊无法实现的,更是家庭家长没法替代的。
四、以艺术疗愈为着力点
人是高级动物,既有动物性,更有人性。因此人的快乐需要低级的身体快乐(食、色、动),也需要有高级的心灵愉悦,还需要更高级的快乐(认同感、价值感、获得感)。因此手工、音乐、美术、舞蹈等美育课程必不可少。
向上希望中心在孩子们的美育教育上不惜血本、重点发力。孩子们下午的课程以美育为主,手工、音乐、美术、舞蹈课程每天开设,在目前入校孩子并不多的情况下,学校配备了三名美育老师,其中的余老师还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学士、美国丹佛大学钢琴表演专业硕士,擅长寓教于乐、致力于以艺术美育、疗愈孩子。
每天下午,伴随着布谷鸟声、鸡犬之声,教学楼不是传来阵阵悠扬的琴声,就是送来阵阵气势磅礴的鼓声;走近教室,孩子们或在静心临帖、或在全心手工、或在轻歌曼舞,不明就里的人咋听听看,还以为这是一所远离闹市的艺术学校。孩子们在艺术美育的熏陶中培养着综合素质、提升着品味、疗愈着心灵.....
五、以文化学习为升华点
疗愈和矫正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重返校园。由于长期休学在家,送来的孩子基本上丧失了文化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向上希望中心特别强调疗愈孩子的效果,邓校长多次教育老师们:“一切没有效果的努力都是浪费时间”。邓校长所说的“效果”就是恢复孩子的文化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恐怕是教育转化的难点!那学校是如何破局的呢?
我观察到的是三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激励教育。学校把阅读和写作作为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学生们几乎每天都有阅读和写作课,课堂上是一个语文老师在指导孩子们阅读名著,下课后却是多个老师指导孩子写作。老师们鼓励孩子们阅读,教室的对面就是学校敞开式的图书室,各种文学名著琳琅满目,孩子们可以随意取阅。老师激励孩子们给家长写信,奖励孩子们写作:每月进行写作比赛,优秀者公开表彰、现金奖励;学校还专门创办《向上希望报》,每月刊登孩子们的优秀作文。为了满足部分孩子的数理化文化学习需求,邓校长还专门做通了本在国企高薪上班的独女邓巧琳女士的思想工作,让她辞职专门来学校辅导孩子们的理科学习。邓巧琳女士是是湖南大学(985高校)土木工程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师、心理咨询师,妥妥的学霸!邓校长说:“国家目前不缺高楼大厦的房屋建造师,却极度缺乏家庭重构的心理建造师”。邓巧琳女士目前全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6月10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一位杜姓女生的毕业典礼:杜同学今年15岁,修学10个月,7个月前被无可奈何的家长送来。来时重度抑郁,对文化学习毫无兴趣,毕业时活力四射,自信洋溢。发表毕业感言时信心满满地表示准备回去上学。孩子讲话时,我看到她的妈妈在一旁偷偷流泪——我想应该是幸福的眼泪、激动的眼泪、希望的眼泪!
六、以和谐人际关系为支撑点
孩子们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被家长和学校忽视的话题。不少家长们总是错误地认为孩子们最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就是考试、就是分数。然而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失败、紧张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他们失去上学乐趣甚至逃离学校的重要原因!学校里学生们面临的人际关系紧张的成因是复杂的,但与我国现行的教育考评体系不无关系——“唯分数论”造成的“内卷”势必催生不和谐甚至紧张敌对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然而、在湖北向上希望中心,孩子们的人际关系被彻底颠覆和重构。如前所述,由于考评体系的变化,老师关心的不再是孩子们的考试成绩,而是孩子们的身心康复状况,向上希望中心的老师们由传统学校的教导者、管束者转变为陪伴者、引导者。师生关系由对立走向了统一。我分别采访了高老师(负责宿舍管理)和饶老师(医护专家、负责心理陪伴),他们都清晰地表达他们是孩子们的朋友、伙伴、“临时父母”,他们的工作是陪伴、服务、引导。
在这里,同学关系同样被重构。来之前,我有些担心一些弱小的孩子是否会被“霸凌”——因为送来这里的毕竟是各种“问题”孩子。经过了解后发现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办学以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一方面是孩子在家里封闭太久了,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有同龄的玩伴;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们从生活、学习、劳动、运动等各方面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氛围。孩子们由过去的独来独往者及相互竞争者(无休止的考试排名)彻底转化为友爱的玩伴、知心的朋友。
七、以回归教育之道为根本点
“中国教育”,永远是国人的热点话题——因为太重要、因为问题太多;教育改革,永远呼声最高,却永远在路上!“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我只是一介布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可能是自古以来中国知识份子难能可贵的臭毛病吧!
我以为,湖北向上希望中心是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社会机构:既有青少年心理疗愈功能,又具有学生教育功能。青少年心理疗愈功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前文多有倍述,而实际上邓协平先生及其优秀的团队正在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的青少年教育之路:其核心理念就是回归教育之道!
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止、文脉没有断裂的民族。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圣人辈出、尊师重教。《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典籍,而且历久祢新!文化圣人孔子同时是伟大的教育家!伟大领袖毛主席既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孔圣人和毛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的教育之道“。孔子在《论语》中清晰阐述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轻重缓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毛泽东主席振聋发聩、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我高度认同圣人们的教育之道,特别是毛主席的教育之道——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培养教育青少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行的青少年教育只注重“智”,弱化甚至忽略了“德”“体”“美”“劳”。教育如何改革?回归教育之道吧!救救孩子!
湖北向上希望中心的教育之道,正是在回归毛主席的青少年教育之道上的成功探索。诚然,回归圣人教育之道的湖北向上希望中心才刚刚起步,它还只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奇葩,一棵”寂寞开无主“的小花,一朵为人忽视的浪花,但我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救治,越来越多的家庭被救赎,它一定会被社会广为关注、广泛认同。
后记:
四天的调研结束了,归期已至!我貌似平静的收拾行囊,内心却百感交集、心潮澎湃。我知道,邓校长其实很难,不是难在专业,而是角色转换,他得从一个优秀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转换为事业经营者、特殊学校的校长,每天都得为运营资金、学生安全、老师培育、招生宣传,甚至邻里关系发愁;我知道,老师们其实也很难,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要升华成全天候的“全科”老师、更需要有父母般的爱心和耐心,而得到的只是微薄的工资。然而,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和精心守护,让“堕落天使”们慢慢恢复力量、逐步找回自我、次第点亮心灯,走出心灵的黑暗隧道。
忽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段文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中国的脊梁。
2025年6月19日